2014年9月2日星期二

醬骨架.


我抱着梦幻而来,一遇实际,便被从梦境放逐了,不过剩下些索漠。——鲁迅《在钟楼上》

倘若剩下的不过是些没重量的索漠,也还好。

太宰充当小丫头片子的时节,也像其他正常小妮子一样,趁着家里管事儿的白羊座缺席,偷偷踩着偌大的高跟鞋,裹着睡袍一样的泡泡纱裙装,坐在梳妆台前煞有介事地涂唇彩,抹腮红,描眼影,把一张小脸儿糟蹋得猴腚似的仍不餍足,还要扭着屁股走到大衣柜镜子前,搔首弄姿地想象日后的风光无限。

长大以后,可就顺理成章且按部就班地忘了当年的雄心壮志。


起先是由短跑健将升级为铅球女神。然后变了拿起铅球扔出去险些砸了自己脚丫子的胖纸。高中时候奋力举着备考消耗体力太多的理论大旗,每天5顿饭、晚餐3个肉夹馍,造就了高考压力下仍然吃嘛嘛香横向发展的不瘦神话。大学里一度因不习惯南方饮食而消瘦,未等太宰笑出声,很快演变成只持续了短短一周的幻象,而后肥肉不知怎么想开了,每时每刻“正在疯长”。真正到了脚踩高跟鞋,身着职业装,挤公车坐班敲键盘码字的年代,眼瞅着别个小女生成日里忙呀累呀没有胃口呀衣带渐宽终不悔,惟独太宰忙呀累呀总是肚饿呀速度回归婴儿肥。

所以当梦幻在现实里被击得粉碎,碎片以不可挡的姿势聚合成颇具分量的实体的膘儿,索漠?那,算,神,马,呀。


不过说到膘儿,短暂的苦夏转瞬即逝,踅摸近几日的气温和淅沥不断的雨水,秋菇凉貌似已经翩翩然降临,那么目下可以理所当然地贴秋膘了罢。贴膘,长肉也,最宜以肉养肉,尤其味道厚重的大块肉。神马白切,黄焖,红烧,乱炖,十八般厨艺将牛羊猪鸡鸭伺候得骨酥肉烂,滋味馥郁,入口即化,化作片片膘儿,密密裹了好过冬。



翔府今秋的第一道贴膘菜,以酱制法,煮骨架,即传说中的酱骨架。既是酱制,各项调味料中必不可少的便是豆瓣酱,欲得酱香浓郁的大肉,少了这一味,无论如何不能够。


早前居深圳,嘴馋时,也跑去面点王吃过几回酱骨架,始终感觉酱香空乏,油腥味重,口感干硬,丝毫没有酱的气质。后来自家做时,索性直接省了油炸的步骤,只以清水汆过去除血腥和嘌呤,再着浓重的酱搭配生抽老抽,文火慢慢地煮透煮烂,直煮到骨头酥软筋肉滑脱,酱味儿自然也深深渗入其中,与骨香肉香浑然一体。


材料:




步骤:


市售的酱骨架成品多见带着部分肋骨的猪脊骨,然经过太宰的试验,却是以猪颈骨的肉质最为细嫩,肥瘦配比最合适,煮制时也最易入味。且以个人喜好言,华人肉铺子里买的颈骨,大都带着完整的粗实的骨髓,久煮不化,口感绵滑香软,真心是太宰的最爱。



煮后的酱汤可是宝贝,细细过滤了,装入密封袋,冷冻保存,便是香浓的老汤。日后逢煲肉就取出化冻加入,可为新肉添香不少,新制的肉汤再过滤冷冻,留作后用。只要保存得当,那简直可以用几辈子,名副其实的家传老汤底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